阅读历史 |

第392章 大涵道比涡扇项目的归属(1 / 2)

加入书签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洪水,很多原来做好的计划都不得不推迟,比如很多个省的高考阅卷、比如十号工程的首飞,又比如112厂交付歼8c战斗机的进度……

但非要说的话,倒也不完全是这样——

由于航空工业系统下属很多厂所和子公司的工作都受到影响,因此不少本来忙着做项目的研究人员都破天荒地闲了下来。

这导致之前很难协调的开会时间,如今变得根本就不是问题。

于是,在天气稍稍转晴、并且各地的内涝和洪灾情况已经稳定下来之后,其实已经早就做好相关准备的梁卓平,便找了个机会跟常浩南见面,询问要不要干脆把华夏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的邀请函给发出去。

反正,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不如趁这个空当一起到港城开个会。

这段时间常浩南一直在忙防洪装备还有软件收尾的工作,倒是没有太多精力关注航发方面的动态,今天听到这个消息还觉得有点突然:

“梁总,之前丁主任说的,从俄方那边引进d436t1发动机的谈判,已经结束了?”

他还记得上次三个人见面时,最终讨论的结果是等到这件事情有了着落之后再开会。

梁卓平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保温杯:

“差不多吧,三方的条件基本上都已经确定,具体的技术引进形式跟十一号工程类似,刚开始用于地面测试和

“同时,发动机设计方伊夫琴科公司也会跟我们的配套研究所对接,逐步转让全套设计方案,并且跟我们合作,继续改进这款发动机。”

“这……确实已经对我们相当有利了。”

常浩南在听到协议的具体细节之后甚至感到有些惊诧。

这个条件哪怕是跟之前的十一号工程相比都丝毫不差。

要知道这可是航空动力领域,华夏历来的短板,也是对外合作中议价权最低的部分。

非要说的话,或许只能解释为二桃杀三士的策略发挥作用,以及去年被他搓出来的涡喷14确实给予了俄国人很大的震撼:

“那么……我们这边是由哪一组厂所负责对接d436t1的研制和生产任务?”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趁着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的机会,给承接了这项大活的厂所专门去倾斜一些资源。

“还没最终确定。”

梁卓平说着又从包里掏出了一份资料交给常浩南:

“上次我看你给丁主任的那份报告已经非常详细,所以咱们系统内各个航空动力相关厂所的情况和水平,我也就不多跟你废话了,总之除了606所和黎明厂之外,其它的几家眼下肯定是不具备单纯靠自己完成这种项目的能耐,但盛京那边要集中力量负责涡扇10的研发和涡喷14生产,短时间内恐怕又没办法腾出精力。”

“所以,丁主任的意思是,在这件事情上,要配合浩南同志你在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上准备部署的工作,根据在涡扇10项目上,伱给各个厂所分配到的资源决定到底谁来负责d436t1的国产化。”

后者接过资料,整个人差点没绷住直接笑出来——

这波啊,这波是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

华夏这边虽然表面上有不少机构都在造航发,但正儿八经有完整研发生产能力的,除了盛京,就只剩下建宁。

但后者主要是搞涡轴和涡桨动力的,尽管跟涡扇的原理相同,但具体技术路线还是有很大差别。

况且实力也非常弱。

这样一来,总归都是要获得技术援助才能推进下去,那就不如放到航发产业大会上一并给办了。

只不过就连常浩南自己也没想到,丁高恒会直接把这件事情的决定权放手到自己这里来。

他手中的资料是d436t1发动机总装过程中需要的一些技术能力。

作为一款相当先进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哪怕只是总装,对于过去只生产过涡喷乃至活塞发动机的华夏航发制造厂来说,也绝对是个不小的挑战。

从技术延续性的角度,位于镐京的430厂无疑最适合接手d436t1发动机的生产任务。

他们过去就负责生产轰6使用的涡喷8发动机,对于中涵道比航发多少算是有些经验,并且手头还有斯贝mk202也就是涡扇9这么个华夏涡扇航发的独苗,至少有相关的产业底子。

虽然430厂并没有专门配套的研究所,但他们多年以来在对涡喷8进行生产和改进的过程中,还是拉起来了一支自己的技术队伍。

总归是值得培养的。

而且,镐京距离京城和盛京都比较近,也是个不大不小的优势。

于是,在把资料翻到最后一页的同时,他也基本做出了决定。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应该会考虑把参与涡扇10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