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章 怪才已百毒不侵(2 / 2)

加入书签

类施毒的。

我解除了恐惧,开始疑惑,为什么善于穿行躲避障碍物的蝙蝠,为什么居然飞到我的嘴巴里呢?我仔细了解了一下蝙蝠的知识。得知,蝙蝠擅长夜晚飞行的蝙蝠拥有独特的回声定位,通过发出高音频声音并能根据回声判断物体的方位及距离,这种能力可帮助蝙蝠准确判断猎物所在位置,并有效地绕开树、建筑物等。

蝙蝠与其能够飞行并进行夜间生活相适应,它们在生理机能上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通常蝙蝠的视觉较差,而听觉则异常发达,在夜间或十分昏暗的环境中它们能够自由地飞翔和准确无误地捕捉食物。

蝙蝠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的一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兽类;除一般哺乳动物的特点外,还有一系列适应飞行的形态特征。最小的是混合蝠,体重仅有1.9克,翼展16厘米;一些狐蝠的体重可以超过1.3千克,翼展可达1.7米。蝙蝠全身骨质轻,头骨愈合程度较高,肩带发达,胸骨具龙骨状突起。后肢胫骨、腓骨退化。耳壳发达,常具发达的耳屏或对耳屏。翼膜、耳、唇等处有丰富的感觉毛。颜色多样,大多是褐色、灰色和黑色。

蝙蝠对于人类也有一定作用的,首先,蝙蝠在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各种食虫类蝙蝠能消灭大量蚊子、夜蛾、金龟子、尼姑虫等害虫,一夜可捕食3000只以上,对人类有益。再说,蝙蝠所聚集的粪便还是很好的肥料,对农业生产有用。

经过加工的蝙蝠粪被称为“夜明砂”,是中药的一种。还有,蝙蝠还是人类研究动物定向、定位及休眠的重要对象。借助仿生原理,人类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制造出了雷达。人们喜欢蝙蝠,以前过春节的时候,人们在门上希望贴上蝙蝠画,寓意是福到了。动漫影视中有些英雄豪杰,喜欢称自己为蝙蝠侠。

70%的蝙蝠种类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节肢动物为食;其余的种类主要以果实、花蜜和花粉为食;一些热带种类是食肉的,有3个种类的吸血蝙蝠以血液为食。

蝙蝠全身骨质轻,头骨愈合程度较高,肩带发达,胸骨具龙骨状突起。后肢胫骨、腓骨退化。耳壳发达,常具发达的耳屏或对耳屏。翼膜、耳、唇等处有丰富的感觉毛。颜色多样,大多是褐色、灰色和黑色。

蝙蝠可以分为两个亚目,全世界共有16科185属962种,中国约有7科30属120种。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出版的《1996年受胁动物红色名录》中公布了蝙蝠(翼手目)动物受胁状况,指出处于极危险(CR)种类有26种,濒危(EN)有32种,易危(VN)有173种。许多蝙蝠在自然界越来越少,趋于灭绝,鉴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重的物种濒危局面令人深思。

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技术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通过劳动运用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制造工具,从而在自然界里获得更大自由。人类的智慧不仅仅停留在观察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而且还运用人类所独有的思维和设计能力模仿生物,这就是仿生学。

雷达的发明,探路仪的发明,都与蝙蝠功能的启发有关。人类根据蝙蝠的嘴和耳朵,发明了雷达。有一种夜蛾,胸腹之间生有一个鼓膜器,具有超声探听的功能。当蝙蝠发射超声波,准备用耳观测目标时,夜蛾的鼓膜器,能够发出干扰波,使夜蛾逍遥法外,躲避了蝙蝠的攻击。

科学家根据夜蛾的秘密武器,研制了各种类型的无线电干扰机,安置在舰艇与飞机上,用来进行电子对抗,破坏对方的雷达跟踪。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游戏竞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