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我是不可能白花钱的!(1 / 2)

加入书签

看到一位人才,韩度瞬间高兴起来。

可是从杨子荣口中得到的信息,又让韩度高兴不起来。

低头沉吟一番,叹着气看向杨子荣道:“本侯虽然知道各府县杂税繁多,但是却也没有想到竟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是你的亲身经历,才会让人有更深的体会。那么,你以为更改税制就没有丝毫的弊端吗?”

好不容易见到一个人才,韩度自然兴起了想要考教一二的心思。

杨子荣却猛然摇头,断然否决道:“不,学生以为先生此举弊端不仅有,而且还不小。”

既然韩度确定了杨子荣是个人才,那就不会因为他一句夸张的话而否定了他这个人。

“说说,有什么弊端?”韩度满眼欣赏的笑着问道。

杨子荣也不客气,直言不讳的说道:“先生此举的弊端不在于更改税制本身,而在于百姓。”

韩度心里一震,脸色却没有丝毫变化,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看着杨子荣。

而话一出口,杨子荣反而信心倍增,继续说道:“更改税制,受损的是各府县官员,受益的是天下百姓。各府县必然会反对先生,但是先生既然已经有准备的想要着手更改税制了,那么必然会对各府县的反应有所预料。因此,先生肯定会有办法,让各府县不得不接受税制更改,这并不会成为一个隐患。相反,学生以为百姓倒是会成为先生的隐患。”

马京脸色挂着温和的笑容,逐一回应之后,才来到自己家门前。

不过,不管学子们愿不愿意,他们还是一个个的领着五十贯宝钞踏上了回家的路。

刚开始的时候,多数人还沉浸在十篇策论的痛苦不堪当中。可是随着走出京城,视野逐渐开阔,思乡情切情绪逐渐冒了出来。脸上的悲伤逐渐消逝,一股由内而外的喜悦逐渐浮现出来。

家家户户的人都纷纷推开房门,看到是马京真的回来了,便一个个上前与他见面问候。

“我儿!真是我儿回来了?”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马京顿时回头,朝着来人顿时跪下,眼眶里有泪水打转,说道:“爹,孩儿回来了。”

马京顿时明白了,“哦~建新院子了啊,这件事我知道。不过,既然都有新家了,那为何这里还留着??怎么不拆了?”

韩度深吸口气,朝着所有学子躬身一拜,问道:“你们,能够帮我这个忙吗?”

马老爹顿时一巴掌拍在自己的额头上,哈哈大笑着解释道:“忘记和你说了,这是咱们的老家,咱和你娘都住在另外有一个家里。”

于是,原本只有不到一个月的路程,硬是给马京给走了足足两个月才回到家里。

马老爹高兴的咧着嘴大笑,连忙上前一把将马京给抓了起来。真的是抓啊,马京原本就偏瘦弱,虽然在书院里面经过四年的锻炼,让他不至于弱不禁风,身上也有些壮士。可是和在地里干了一辈子活的老爹比起来,他的力气还是要差一些。

但是他一考中举人,便去京城求学了,对于家里的境况他也只能够通过以前的同窗书信里得知,他自己并没有亲眼见过。

“啊!!!!”

因此,在书院谁要是能够写出一篇见解深刻角度独特的策论,那是会赢得同窗羡慕的眼神的。

韩度笑了一下,摇摇头,好似不赞同杨子荣的看法,说道:“既然更改税制对百姓有利,难道百姓还会反对不成?”

但是在书院,对不起,先不说你的策论写的好不好。光是先看你选择的题目,恐怕早就被前面的同门给写烂了。而且各种角度都被人写的五八门,若是你不能找到一个独特的视角,根本别想脱出别人的臼巢。

所有学子都傻眼了,刚才他们有多欢喜,现在他们就有多么悲伤!十篇策论,而且还要求每篇不同,这简直就是要了他们的老命啊!

书院不同于国子监,或许在国子监有人能够写出一篇能够针砭时弊的策论,那都是会让教习高看一眼的。

还没有等马京走几步,他便看到原本安宁静谧的如同一副山水画的村子,在一声声“举人老爷回来了”的尖叫声中,很快便热闹起来。

就算是马京考中秀才之后,他家里的境况只能够说是好了一点,但是也并没有多大的改善。毕竟,虽然他家里的田地不用再缴税了,但是他想要考取举人,开销自然就更大了。

马京刚刚走到村子门口,顿时被同村的人给认了出来。

“百姓就是会反对!”杨子荣断然说道,两眼炯炯有神的盯着韩度,“先生,百姓皆不识字,先生的税制再好,百姓也不可能知道。百姓想要知道,那就必须要通过他人之口。若是这些人别有用心,故意和百姓胡乱解释一通,那么恐怕百姓不但不领先生的好意,反而还会以为先生在加害他们。”

不等马京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一个声音在他背后响起。

今日我为何要将诸位找来?那就是想要借助你们的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