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3章 总督府的设置(1 / 2)

加入书签

考察完县衙各房和各班负责人的态度后,对县衙的掌控应该是没问题了,毕竟都清理过多次了。

只要几个主要部门跟着自己走,加上由苏顺年这个比较成熟的老吏把控,应该问题就不大了。

现在林峰重点要考虑的是以后总督府跟如何设置,跟振明集团、县衙等的职权怎么切割,都要很好考虑。

想了想后,林峰决定还是进入空间去考虑。一个是在空间里省时间,另一个是坐在空间公务舱的位置上舒服啊,这明朝的椅子也太硬了。

林峰找了个舒服的位置躺好后,就开始考虑相关问题。

振明军总督府成立后,不可能只由自己来当光杆司令,肯定要成立一套幕僚机构。

大明现在的总督府设置都很简单,只有几个谋划军务的赞画、处理文书的主薄之类。

但自己的振明军的总督府不一样,以后既要指挥打仗,又要管社会经济发展,相当于一个小朝廷,设置肯定不能这么简单。

林峰参考《步兵指挥基础》里写的红色军队的机关设置,再结合大明的情况,进行了反复思考。

他决定在振明军总督府暂时先设置秘书司、参谋司、后勤司、民政司、情报司五个部门。

这个造反事业刚起步,机构肯定不能搞的太复杂,先设立目前最急需的几个部门吧。

其中秘书司和振明集团的秘书司合二为一,里面配置秘书和书吏若干,下设秘书科、财务科、督察科这3个小部门,主要负责文书和牵头职责,考虑还是由林家康担任主事。

这个部门主要就是为林峰自己服务的,合在一起也没关系。就是后世常说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参谋司主要负责筹划作战相关事宜,里面配置军务参赞若干,这个主事必须要要很有头脑、精通作战指挥,还要有实际作战的经验。

林峰在头脑中盘了一遍现有人手,觉得王勤、高锐两人还是比较有头脑的,但他们都负责重要工作,一时都还走不开,就决定先自己兼着。

后勤司主要负责跟打仗相关的后勤保障,包括粮草和军械,以后四通军械厂也要由后勤司来具体管理。

这个主事人选本来赵知新是合适的,但赵知新喜欢搞研究,让他管太多政务就浪费了,还不如让他专心负责四通军械厂。

林峰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让李万祥来担任主事。一方面这是自己以后的老丈人,利益深度捆绑,应该是值得信任的;另一方面他经商年久,比较稳重,也有筹措钱粮的经验。

民政司负责所占领地盘的民政事务,主要负责制定和推行土地、税务、司法等方面政策,处理一些大事,具体的交给县衙去执行。

因为现在自己的势力地盘还不大,就不细分户房、刑房、礼房等的职责了,暂时先拢到一起来管。

这个主事就留给苏顺年了,同时兼职负责府谷县衙事务。

情报司的职能就简单了,下辖听风司,主要负责刺探各方情报,主事就先由郭正担任了。

然后就是振明集团了,振明集团以后专注负责商业事务,主要职责是赚钱,不受总督府各司管辖,而是由林峰亲自领导,李雄振具体负责。

集团的护卫队已经改组成护卫一营、二营了,以后不在接受集团领导,而是改由总督府指挥。

以后,就可以比较清晰地实行政商两条线分开领导了。

最后就是李雄振的安排了,作为自己的好基友,肯定地位不能比其他人低啊。同时考虑他还在洛阳开拓市场,没精力负责这边的具体事务。

林峰决定任命李雄振为振明军副总督兼振明集团总掌柜,目前重点担任集团洛阳分部总管职责。

等他下一步回来后,林峰考虑把秘书、后勤、民政三个司交由他管理,这样自己也可以轻松一点。

一番考虑后,振明军的架构就算清晰了。幕僚机构设置五个司,直属骑兵一队、护卫一队、护卫二队、守备一队、守备二队这5支军队。

目前下辖府谷县和镇羌堡两个地方衙门,其实主要还是府谷县,镇羌堡目前还是个军堡,没太多民政事务,由护卫二队守备兼任镇守。

关于府谷县衙的设置,林峰决定还是尊重惯例,一来大家都习惯了,运行多年也比较合理,没必要为了调整而调整;二来古代县衙的设置已经够精简的,也没什么空间优化了。

唯一一个调整,就是跟苏顺年说的,把皂班这个门面队伍给撤了,同时减少壮班的人手。

现在城防都交给守备一队了,县衙的衙役队伍就没必要保留这么多人了,捕班以后到是可以扩大一点,履行后世公安部门的职责。

考虑完这些安排,时间也差不多了,林峰找了张纸大概记了一下,然后就离开了客机空间。

为了保密的需要,同时也是跟县衙事务区分开,林峰将振明军总督府设在了府东大院的集团总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